太平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其面积居四大洋之首,几乎等于其他三大洋的总和。
然而,太平洋虽大,却完全是个受气包。环绕它的几个大洲无一例外都在拥挤着它,悲伤的太平洋只能默默地缩小它的面积。
美丽的太平洋风景
是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太平洋缩小了一亿年,但原来的太平洋比今天大得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洋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消失,亚洲和美洲将上演一场震撼的碰撞。
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
太平洋的起源太平洋的前身要追溯到大约2.5亿年前,当时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盘古超大陆。
虽然名字叫盘古,但不代表从地球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盘古超大陆只是地球的一个瞬间。
因为只有一个大陆被海水包围,当时的海洋叫泛洋,是四大洋的共同下降。
盘古
盘古本身就是两个古大陆的结合体,北边的一个叫老鸦,南边的一个叫冈瓦纳。大约2亿年前,两者决定分开。
大约1.8亿年前的侏罗纪,劳亚大陆再次分离,北美大陆的雏形从中分离出来,与欧亚大陆撕开了一道鸿沟。这个缺口就是未来的大西洋。
与此同时,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大陆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形成。不仅是盘古超大陆,老鸦和冈瓦纳都在分崩离析。
盘古分崩离析。
泛洋被这些大陆切割成几个部分,被称为古太平洋的原始太平洋就在其中。
随着大陆的不断漂移,我们的七大洲四大洋开始成型,最终形成了大约3000万年前的今天的地图。
关于太平洋的起源,历史上有个大乌龙。它被麦哲伦发现并命名。当时,麦哲伦在海上航行了100多天,没有遇到一次风暴,所以他把它命名为“太平洋”。
麦哲伦的环球壮举
后来,地质学家对太平洋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如果太平洋中充满了岩石,那么所需的岩石将与月球具有相同的质量和体积。
这也让当时的很多科学家认为太平洋是地球上月亮的故乡。
有趣的是,提出这个假设的正是达尔文的儿子。没错,就是进化论的达尔文。
然而,这个猜想在1912年被否定了,当时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魏格纳发表了大陆漂移理论。
魏格纳,大陆漂移理论的支持者
他认为,地球的陆地和海洋是不断变化的,太平洋的面积在更古老的时代也不是今天的大小,所以不存在月球诞生这一说。
随着1969年阿波罗11号的成功,带回的月球样本也表明月球并非完全诞生在地球上,太平洋是月球起源的假说被正式抛弃。
月亮不是起源于太平洋。
从古太平洋到现在的太平洋,萨德太平洋的面积增加了近一倍,太平洋萎缩了一亿多年。
大陆漂移之后,板块理论诞生了。这一次,它更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在同一个大陆上仍然有地震或火山。
虽然地球整体是一个固体星球,但不排除里面有液体物质。火山喷出的岩浆是地球上的液态物质之一。
地球的结构
我们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薄薄的地壳上,但地壳并不是一个整体。它被分成几个部分,这些部分被称为板块。
毫不夸张地说,地壳是浮在岩浆上的,板块之间存在挤压或撕裂。
就像浮在汤上的两个馒头。两片馒头互相挤压时,边上的馒头会被压碎,挤压时汤汁会出来。
地球板块
这两个包子拉开,中间空的部分就会灌满汤,无论是挤压还是分离都会导致相应的地质灾害。
太平洋恰好位于一个板块上,故名太平洋板块,分别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板块、美洲板块接壤。
这些板块大部分都在挤压太平洋板块,导致交界处的地壳融化,所以太平洋的面积在缩小。
同时,在太平洋的边缘地区,地震和火山从未断绝,周围基本都是海底火山。
环太平洋地震和火山带
这么说吧,世界海底火山中,太平洋占了一半,基本都是活的,很容易就会喷发。最近的太平洋火山爆发是汤加的海底火山。
如此强烈的地质活动显示了周围的板块是如何挤压太平洋板块的。
地质学家都认为,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太平洋将在未来3亿年内消失。
北美会和亚欧相撞,就像印度次大陆和亚欧相撞一样。
两者碰撞,就会诞生一座高山,海拔超过喜马拉雅山,成为万米之巅。
过去的盘古超大陆和未来的盘古超大陆
土地的轮回,古语云:“桑田成海,海成桑田。”对地球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经历了46亿年的分离和整合。
盘古是离我们最近的超大陆,也是更早在地球上经历过的。
只是盘古超大陆赶上了物种大爆发,有足够的生物化石支撑。在早期,我们缺乏化石证据。
根据地球历史的推导,地球每隔5亿至6亿年就会经历一次超级大陆的形成,因此推断下一次超级大陆的轮回大约在3亿年后。
古人的智慧
届时,北美大陆将再次与欧亚大陆相连,只是方向不同。
非洲,澳洲,南美会重新连在一起,但再也回不到冈瓦纳了。
还有一点很神奇,因为印度洋板块一直在和欧亚板块挤压,欧亚大陆整体在向北移动,所以未来欧亚大陆会被推到北极,变成北极大陆。
南极洲正在偏离它的最南端,未来的南极洲很可能只是一片没有陆地的海洋。
将来北极会有一块大陆。
喜马拉雅山也会因板块运动而变高,最终逼近万米海拔。
很多人认为喜马拉雅山的海拔不能超过一万米,否则地壳会因为承受不了山的重量而直接坍塌。
但也有科学家指出,能否承受当地特定的地壳厚度,不能因为过去没有万米高峰,就判定喜马拉雅山在万米以上。
时至今日,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增长,要突破万米大关还需要5.8万年。
南极洲将来可能是一片海洋。
地貌的变化不是地球独有的。这种地质运动不是地球独有的。它在许多岩石星球上演。只是地球有生命,有智慧生物,所以研究了它的变化。
火星上有一座奥林匹斯山,海拔两万多米。地球上没有一架飞机能飞越它。
奥林匹斯山的形成与地球上的山脉并不相同,而是类似于地球上的一些火山。它是火山熔岩喷出后形成的烟囱状山脉。
奥林匹斯山
这座山孤零零地矗立在火星表面,周围几乎没有相邻的山峰。火星上有很多类似的山峰,比如木槿山和帕莫尼山。
在太阳系十大高峰中,火星占据了一半,地球的珠穆朗玛峰在太阳系高峰的高度是挤不进去的,因为连月球的最高峰都比它高。
月球最高峰莱布尼茨山海拔约9000米,位于月球南极附近。不是自身的地质活动,而是40多亿年来不断受到宇宙射线冲击和轰击的地貌。
从这个角度来说,地球的造山运动更安全,至少它来自地球的心脏。
珠穆朗玛峰,地球上最高的山峰
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我们的世界地图对地球来说只是一个瞬间。地球上没有什么可以永恒,宇宙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