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什么时候买的这个冰箱里的肉?”小华假期回家时,被冰箱里的肉惊呆了。
“我在清明节买的。都是新鲜的鸡肉,羊肉之类的。”
“我怎么记得这袋猪肉去年还在这里呢?”小花拆穿马路。
“你不在家。我和你爸爸吃不完。”
“嘿,那你应该少买。这么久了这肉还能吃吗?”
“你为什么不能吃它?放在冰箱里不会坏的,你这个孩子。”
小华很无奈。肉的颜色都变白了,放了这么久。真的能吃吗?
一、冰箱里的肉,放久了会不会有害?
肉放太久,主要作用在于营养和口感。
食物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营养成分会逐渐消耗和流失,如蛋白质和脂肪氧化,肌肉纤维脱水变性,使肉变干变柴,营养价值降低,甚至吃起来像蛤蜊。
此外,放置时间过长的肉类有被细菌感染的风险。
有些细菌偏爱低温环境,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0~4℃冷藏环境中能活跃,在-20℃仍能存活一年。健康成人食用被李斯特菌感染的食物,后果相对较轻,常引起发热、寒战、头痛、腹痛、腹泻等不适。
如果老弱病残幼误食,后果会比较严重,可能导致脑膜炎、败血症、孕妇流产等。,严重者甚至死亡。在食源性感染中,李斯特菌病的死亡率排名第三(16%)。
一般来说,生牛奶、奶酪、肉、肉制品、鸡蛋、蔬菜沙拉、海鲜等食物更容易被李斯特菌污染。
那么应该如何避免冰箱里的食物被污染呢?其实不难。大家要多注意三个细节。
首先,定期清洗冰箱。清洁时,先关闭电源,清理空食物,再用干净的抹布擦洗;其次,熟食和生食要分开存放和处理,防止细菌传播;最后要分层正确。建议熟食和剩菜放在上层,水果蔬菜放在下层,剩菜不要存放超过一天。
总之,肉类保存时间过长,不会致癌,但会影响口感,降低营养,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从而危害人们的健康。所以建议大家不要保存太久。
二、专家建议:不要反复冷冻、解冻肉
对于肉类食品,很多人会趁着优惠,一次多买几份,想吃的时候直接解冻,吃完了放冰箱里。殊不知,这种做法有很大的健康风险。
在人民卫生版出版的《舌尖上的安全》(第三册)中,有一个检测机构研究“反复冷冻肉的菌落数变化”。
研究人员购买一定量的鲜肉,连续冷冻解冻5天,每次检测菌落值。结果表明,鲜肉中菌落总数为7.5×105CFU/g,冻融4次(每天1次)的菌落总数为1.6×107CFU/g,比鲜肉高出约15倍。
可以看出,在鲜肉反复冻融的过程中,菌落的含量会越来越高。
为什么?
这是因为冷冻形成的冰晶并不能完全消灭细菌,但在解冻过程中,温度和湿度升高,残存的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开始大量繁殖。此外,反复冷冻还会破坏食物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细菌的存活,最终导致菌落总数的增加。吃这种肉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所以,如果想吃肉,最好是现吃现买,不用反复冷冻,否则不仅影响风味,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三、告诉你冷冻肉的保质期,该怎么存?
不同的肉类有不同的冷冻保存时间。小九整理了一份清单,揭示了“冷冻肉”的保质期,供你参考。
应该如何存放?
根据温度来存放,冰箱的温度为上高下低,内壁低,靠门高,容易腐败的食物可选择温度较低的位置。定期清洁,最好一周一次,及时清理不新鲜的食材,防止食物交叉污染。除了要生熟分开,鸡蛋、水果、海鲜都最好单独密封存放,这些食物更容易携带细菌,例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四、提醒:3种肉尽量少吃
肉也有“好坏之分”。这三种肉尽量少吃,看看自己和家人有没有吃过。
1.僵尸肉
“僵尸肉”是非法走私的冷冻肉,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