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男,汉族,福建厦门人,医学世家。1936年10月20日,钟南山出生于南京, 父亲钟世藩是中国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并留校任教,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并首次证实了隐匿型哮喘的存在。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
截至2010年9月,钟南山取得中国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余项,2005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了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个人特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
1980年,《GD微型最高呼气流速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2年,《转基因因子研究》项目获广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4年,《哮喘及气道高反应性》项目获中国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2008年,《应用siRNA策略研制预防和治疗SARS疾病特效药动物实验》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年,《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程序、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项目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及相关研究》项目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等…
钟南山是一个真实、普通、甚至是平凡的中国医生。他跟所有有责任感的医生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每周坚持查房,一直到现在76岁了,还是如此。他说,这已经是一个习惯了。2003年抗击“非典”中,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2020年,武汉告急,全国警报响起,前线专家因感染新型肺炎而倒下,这位84岁的老人,又一次扛起了历史的重担,肩负起人民赋予他的期望。“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艰难时刻,钟南山院士、无数医务人员、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纷纷走到前台,直面病毒、主动请战、一线战斗……
从隔离到检测、从检测到治疗,无数人不舍昼夜、不顾安危,硬是做出了骄人业绩。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千万人民的心……
新冠疫情刚刚暴发,钟南山便第一时间赶往武汉,他敢医敢言,提出该病存在“人传人”现象。之后的武汉用整整76天,换来了让全中国少感染至少70万人。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携手“抗疫天团”,来到央视《开学第一课》与学生互动交流。他表示“我们跟有些国家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命最重要!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
其实钟南山的优秀在于他的坚持不懈,热爱科研,不舍昼夜地投身疾病研究。他成才之后不断推进人才培养,培养出了许多呼吸学科人才医生,在抗击非典和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投身疾病研究,不舍昼夜。
钟南山毕业后,长期从事呼吸科的医疗教学科研等任务。几十年如一日,他不断开展对呼吸系统传染疾病的研究、诊疗与救治工作,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课题项目,发表了多篇学术成果。他淡泊名利,热爱科研,投身疾病研究,不舍昼夜,82岁高龄仍每日坚持查房和看诊,是一个真实且平凡的医生。
推进人才培养,桃李天下。
钟南山在学校任教期间,先后培养了许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给国家带来了许多医学人才。他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名师,为了推动医学的发展,他还主张推进人才培养。他设立南山班,亲自带领学生进行临床实验和学术研究,致力于为中国医学界人才的培养做出卓越的贡献。
致力抗击疫情,德高望重。
钟南山在学校任教期间,先后培养了许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给国家带来了许多医学人才。他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名师,为了推动医学的发展,他还主张推进人才培养。他设立南山班,亲自带领学生进行临床实验和学术研究,致力于为中国医学界人才的培养做出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