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导演王一诺执导电影《英雄三元里》,以血性唤醒山河

小轻粉丝 粉丝团 关注 运营团队 高级会员
发表于影视资源版块

找影视资源请进https://51vde.com/http://pan.52wei.cc/免费下载哦!

  “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

  180多年前,广州北郊三元里,暴雨冲不垮的呐喊被写进中国教科书,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却只留下半页纸。今天,这半页纸被青年导演王一诺捧在手上,带着自掏腰包和众筹而来的紧缺资金,用一部小成本电影,硬是拍出了14亿人的民族血性。

  “历史留给三元里抗英的文字只有半页,但我们要用电影让它走进更多人的心里,让它永远传承下去。”当民族历史题材影片《英雄三元里》在广州三元里古庙前进行开机仪式,在三元里中心举行了第一次制作完成后的推广,导演王一诺分享了这部小成本影片背后的创作历程。

  《英雄三元里》以1841年三元里抗英斗争为背景,讲述了广州城郊三元里村民韦绍光、萧岗举人何玉成等人组织103乡民众,自发抗击英军侵略的真实历史事件。创作之初,关于三元里抗英的史料记载非常有限,为还原历史,王一诺历时数月走访档案馆、三元里村史馆,博物馆,并采访当地村民及抗英后人,她翻阅了很多书籍,收集口述史、地方志、碑刻等一手资料,作为剧本创作的重要依据。

  影片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相结合,主要人物如何玉成、韦绍光、邓潜、甘先、颜浩长等均有史实原型,片中“古庙聚义起誓”、“牛栏岗伏击”、“天降大雨”等关键情节也均有史料支撑。为增强真实感,剧组在服装、道具、场景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去努力呈现,部分群众演员也由广东本土村民出演。王一诺在采访中,始终对这段历史充满了敬畏,在这样一部即有外敌战争,又是清朝服化的影片里,不难想象在创作过程中这位青年导演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她不太喜欢诉“苦”,只是轻描淡写的告诉我们,当时狠下决心,不管多难都要完成。很多人不可置信一个青年女性导演会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去触碰这样具有高度难度的题材,也让我们不由佩服这位年轻姑娘的心力。王一诺说,在她越来越了解这段历史后,在创作过程中,笔下的每位小人物也变得鲜活,仿佛有种力量支撑和鼓励着自己,要把这部影片做下来,哪怕资金紧缺,时间紧迫,但这就是她的责任和使命。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近代史影像中,三元里抗英这一震撼人心的历史事件长期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甚至有些所谓的研究者对三元里抗英在当年打死的侵略者数量产生了争论。无论怎样,三元里抗英这段历史都是不争的事实,昔日的平凡先辈们,在中华民族至暗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保卫家园,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想到1958年的电影《林则徐》,当时周恩来总理特地委托人把他刚从广州得到的一首有关三元里抗英的诗送到摄制组,并嘱咐郑君里导演好好研究,如何展现广州人民奋起抵抗侵略军的故事。我们永远不要遗忘鸦片战争时期的屈辱历史,不能遗忘任何一位敢拿落后农具去对抗洋枪洋炮的先辈。当银幕上充斥着各种宏大叙事下的战争场面和商业大片时,那场由普通民众自发组织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却鲜少获得与其历史地位相匹配的艺术呈现。《英雄三元里》这部小成本制作的影片,使那段几乎被遗忘的抗争记忆重新挖掘,重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让这段历史成为当代观众的集体认知,它变得弥足珍贵。

  影片先抑后扬,看得十分过瘾。没有去追求史诗般的宏大场面,因为资金也实难做到,于是导演务实的将镜头对准了那些真实存在过的先辈民众们,他们是如何从田间地头走向抗争的前线,如何在恐惧与愤怒中醒悟,凝聚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并巧妙地通过几个普通小人物的生活背景,通过他们在战争前后的命运变迁,折射出整个民族的集体抗争精神。

  如今,欣慰的是影片已完成制作,并计划在本年11月正式上映。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多期待,更会鼎力支持这部弥足珍贵的小成本历史电影。它最打动人心的力量,在于它超越了具体历史事件的局限,直指中华民族面对外侮时那种深入骨髓的团结与血性。相信观众感受到的不仅是一段特定历史的再现,更是一种永恒的精神传承。


联系微信link-us8私信【电影群】即可进免费电影分享群!

评论列表 评论
发布评论

评论: 青年导演王一诺执导电影《英雄三元里》,以血性唤醒山河

拖动滑块验证
»
已有0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