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免费在线观看-手机看1080P清晰版BD高清百度云下载
电影网盘下载百度云网盘下载:http://www.siii.xyz/xqlt
============================================
在大众的认知里,蒋介石作为曾经中华民国的风云人物,其生活应当是极尽奢华的,许多影视剧中,描绘蒋介石用餐时,皆是满桌珍馐美馔,用餐环境富丽堂皇,仆人环绕伺候。
然而,一张拍摄于 1941 年的老照片,却打破了这种常规认知,将真实的蒋介石战时生活一隅展现在人们眼前。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部的大片领土,南京危在旦夕,为了坚持抗战,保存实力,国民政府决定迁都。
重庆,这座位于中国西南内陆的山城,它的四周被连绵起伏的山峦紧紧环绕,长江和嘉陵江这两条奔腾不息的大江,穿城而过,赋予了这座城市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重庆易守难攻,在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理想的战时首都。
1938 年 12 月,蒋介石在妥善处理完手头堆积如山的公务后,匆匆登上了从桂林飞往重庆的飞机。
随着飞机缓缓降落在重庆的土地上,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举措,至此圆满完成。
从那一刻起,重庆这座原本就充满烟火气的城市,瞬间肩负起了更为沉重的使命,摇身一变,成为了抗战时期中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然而,日军的铁蹄并未因重庆的战略地位而停下侵略的步伐,他们对这座充满希望的城市虎视眈眈。
为了彻底摧毁中国军民顽强不屈的抗战意志,让中国人民在恐惧和绝望中放弃抵抗,日军丧心病狂地对重庆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战略轰炸。
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被后人称为“重庆大轰炸”。
在那段暗无天日的黑暗岁月里,日军的轰炸机频繁地出现在重庆的上空,它们呼啸而来,带着刺耳的轰鸣声,仿佛是死神的召唤。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重庆人民并没有被打倒,防空洞,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地方,成为了重庆人民在战火中的“生命线”。
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蒋介石深知防空洞对于保护民众生命和维持抗战指挥系统运转的重要性,于是,他下令大规模修建防空洞。
在抗战初期,重庆仅有 54 个防空洞,而到了战争后期,这一数字陡然增加到 1600 多个,能够容纳 40 多万人。
这些防空洞分布在重庆的各个角落,有的位于繁华的市区,有的则隐藏在山间。
它们不仅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躲避空袭的场所,也成为了政府机关、军事指挥部以及重要物资的储存地。
蒋介石在重庆有好几处官邸,曾家岩官邸和黄山官邸这两处都特别修了防空洞,曾家岩官邸的防空洞,安全系数堪称顶级。
要进出这里可不容易,必须持有“限期特别通行证”,就跟拿到了一把神秘又珍贵的钥匙似的,而且它地下通道直通军统指挥部,军统头子戴笠等一众要员经常在此来往穿梭,像是在黑暗中编织着一张情报大网。
黄山官邸的防空洞在蒋介石住的“云岫楼”和宋美龄住的“松厅”之间,洞壁上还刻着“中正”二字,仿佛在宣告着它的特殊地位,是蒋宋二人在战火中最后的“安全堡垒”。
从1938年起,日军开始了对重庆长达五年的大规模战略轰炸,在日军侵袭重庆期间,蒋介石和宋美龄常常需要躲进防空洞以躲避空袭。
即便是爱美的宋美龄,也不得不穿着旗袍,在山间密林中穿梭寻找防空洞的位置。?
蒋介石完成迁都重庆这一重大行动后,便把城内的曾家岩德安里官邸当作主要办公地。
可随着日军愈发猖狂,日机如蝗虫过境般对重庆展开狂轰滥炸,那尖锐的防空警报声与日机的轰鸣声,时刻搅得人心烦意乱,德安里官邸也常遭炸弹威胁,办公根本无法安心。
为了寻一处安全之所,蒋介石最终搬到了南岸的黄山官邸,这儿地处偏远,四周群山连绵,像天然的盾牌将官邸护得严严实实,蒋介石觉得十分安稳。
此后,他常在这儿接见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商讨国际局势与合作,有时兴致上来,还会设宴款待来宾。
当时,宋美龄也陪蒋介石住在黄山官邸,有一天,蒋介石正在官邸开会,日军竟突然偷袭。
一枚枚炸弹如雨点般落下,其中一枚精准命中了蒋介石下榻的“云岫楼”,两名卫士瞬间被炸死,蒋介石慌忙躲进防空洞,这才幸运地躲过一劫。
这张照片就是蒋介石夫妇,在防空洞洞口前留下的一张合照,照片里,蒋介石和宋美龄神情庄重又肃穆。
宋美龄身着一件长大衣,双手随意地插在大衣口袋里,举手投足间尽显独特气质,蒋介石则是一身笔挺的军装,英姿飒爽,他戴着一副手套,右手稳稳地拿着一根手杖,左手温柔地挽着宋美龄。
在山河破碎、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里,黄山别墅的“乡居”生活,就像一片宁静的港湾,给蒋宋二人带来了难得的安宁。
平日里,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们就特别喜欢到别墅周边去散步、郊游
蒋介石在自己的日记里,还详细记录了他们在这段日子里的生活点滴,他们会手挽着手,“同往汪家花园观梅”,也会“在袁家池畔野餐,自作蛋炒饭”。
别看黄山别墅是蒋介石的官邸,可蒋宋二人在这里的生活却十分简朴。
据四川美丰银行创始人、重庆临时参议会议长康心如之子康国雄回忆,蒋介石居住的小楼名为云岫楼。
走进云岫楼一层客厅,摆设简单得让人意外,就几套常见沙发、几把普通木椅,不见半点奢华装饰,朴素得如同寻常百姓家。
墙壁上虽然挂了一些照片,但并没有挂什么名人字画来彰显身份,到了晚餐时间,餐桌上就摆着四菜一汤,菜品十分朴素。
就像照片中,蒋介石和部下一起在防空洞吃饭时的留影一样简单,照片里的就餐场景那叫一个简陋,四周没有一丝华丽的装饰,就像临时搭建的一个简易用餐点。
蒋介石坐在画面的最右边,手里端着一碗饭,吃得还挺香,但仔细看他的眼神似乎在放空。
他的身边,几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围坐在一起,其中伸手用勺子舀菜的人应该是白崇禧,左边背对着画面的则是国民党上将罗卓英。
对这些将领而言,能和蒋介石同桌进餐是莫大的荣耀,可看着桌上的饭菜,哪像影视剧里那般奢华,反倒朴素得很。
桌子上只有几碟简单的菜,没有想象中的大鱼大肉,甚至连碗筷都显得有些寒酸,在这样紧张的战争环境下,即便是蒋介石这样的人物,也只能享用如此简单的饭菜。
而同桌的白崇禧,筷子似乎都没怎么动,罗卓英则一边吃饭,一边还盯着桌上的电报,神色凝重。
蒋介石的饮食习惯其实一直都比较简单,据说他在 40 多岁时就养成了简单饮食的习惯,并且一直坚持到晚年。
他不喜欢过于油腻和奢华的食物,更偏爱一些清淡、家常的菜品,在战时的重庆,物资匮乏,加上日军的轰炸。
使得生活物资的运输和供应都面临极大困难,即便是蒋介石,也不得不与民众同甘共苦,食用简单的饭菜。
抗战期间日军对重庆无差别的轰炸,前后共有五年半时间,1939年5月,日军对重庆的轰炸最为惨烈,仅两天就造成近4000人死亡,20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无法估算。
每次空袭后蒋介石都亲自到现场视察灾情,有时候甚至现场指挥救援。
抗战胜利,重庆人民彻夜欢庆,1946年,在庆祝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的大会上蒋介石动情地说:就要离开重庆,心里不免依依不舍,重庆就是他第二故乡。
在蒋介石生命里最重要的8年时光里,领导全国军民抗击日寇,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1949年8月蒋介石因内战不力被迫再次来到重庆。
回望四年前的风光无限和如今的满目疮痍,他内心不知何等凄凉,11月他登上飞往台湾的飞机,告别了在重庆八年的难忘日子,但他不会知道这一别即是永远。
据载蒋介石当年在防空避难所,眺望火海中的重庆时,曾感叹:徒凭满腔热忱与血肉,而与倭寇高度之爆炸弹,与炮火之相周旋,于今三年若非中华民族,其谁能之。
蒋介石在重庆防空洞吃饭的这张照片,虽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片段,但它却生动地反映了抗战时期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民族危亡之际,即便是身居高位的蒋介石,也不得不面对艰难的生活条件。
如今,重庆的许多防空洞已经成为了历史遗迹,有的被改造成了博物馆、纪念馆,有的则成为了特色火锅店、地下图书馆等。
这些防空洞不仅是重庆人民的集体记忆,更是一本本无言的史书,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参考信源:重庆晚报——史海:蒋介石在重庆四大官邸 见证与毛泽东交锋2008年10月16日
凤凰卫视——蒋介石重庆官邸遭日军轰炸 躲入防空洞逃过一劫2014年0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