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免费在线观看-手机看1080P清晰版BD高清百度云下载
电影网盘下载百度云网盘下载:http://www.siii.xyz/xqlt
============================================
李志国在2024年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能大赛上制作泥塑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黄中明 摄
济南历城将军路济华路附近藏着这样一个特别的小餐馆:不起眼的门头略显陈旧,推开门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座座精致的泥塑;与此同时,几十平方米的店面里,五六张不起眼的餐桌被“挤”到了角落,似乎它们早已不是这里的主角。
李志国是这家餐馆的老板兼厨师,除了炒菜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历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河泥塑”传承人。“我这个饭店搬到这里已经十几年了,泥塑也得摆了这么长时间了。一般有客人来吃饭的时候,我就去炒菜。到了不忙的时候,这里就成了我的工作室。”
当初,李志国决定把“黄河泥塑”搬到餐馆里的时候,妻子还挺不理解的。“她觉得这有点不务正业,好在许多顾客看到这些作品很喜欢,就一直保留了下来。这两年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妻子对我这份事业越来越支持了,最让我欣慰的是现在我的儿子也喜欢上了这项技艺。”
“有时候客人在店里喝酒到很晚,我就一边做泥塑一边等他们,那种感觉很充实。”李志国对新黄河记者说。
小餐馆变身“非遗展示馆”
李志国的餐厅不大,泥塑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最开始的时候,一些顾客看到这些觉得挺不错,他们会找我要,后来他们不找我要了。我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你越做越好,看起来很值钱,都不好意思要了。”李志国笑着说,这比顾客夸他做的菜有多好吃,还要让他高兴。
李志国今年45岁,他的爷爷和父亲是泥瓦匠,“我经常跟着他们制作房子上的兽首,这是我对泥塑的最初印象,我想,喜欢泥塑、学习泥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李志国说,他和黄河有种莫名的缘分,“我老家在山西,也在黄河边上。二十多岁来到济南,依然生活在黄河边上。而且不管是我爷爷、父亲他们那时候做泥瓦工,还是我现在做泥塑,用的都是黄河土,这也是一种传承吧。”
2000年,李志国只身来到济南打拼,没有任何生存技能的他选择到一家餐厅打工。一年后,他辞职开起了自己的小餐馆。“从那时候我就开始有时间摆弄一些泥塑,也是在店里闲暇的时候自娱自乐,我觉得很解压。后来那个地方拆迁,我就搬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成为众人点赞的“泥人李”
“什么是‘黄河泥塑’?”有时到店里就餐的顾客会提出这个问题。
每次李志国都会耐心地解答,“我们用的是黄河优质泥,细腻、韧性大。在传承传统泥塑的基础上,经过打、摔、揉,再用这块泥塑造形象,细节处用雕、塑、捏、刻等手法,经过仔细修饰,磨光阴干,简单好学,容易上手。”经过李志国的介绍,一些顾客还成了他的徒弟。“我觉得挺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泥塑,对于这项技艺的传承和发扬是有好处的。”
当然泥塑也为李志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去年我做了套房子的泥塑,被别人5000元买去了,现在他们看我捏泥人捏得好,还不断有人找我做泥人,就是那种1:1还原人像的那种。他们甚至给我起了外号‘泥人李’。”
“现在周围的亲人、朋友都很支持我的这份事业,今年的济南非遗技能大赛我和儿子一起参加了,我拿的是成人组的一等奖,他得的是青少年组的优秀奖,我挺满意的。”李志国说,除了家人的支持,他也感受到了济南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重视,“现在市里、区里各种活动、比赛都很丰富,对于我来说非常幸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创作,我特别有动力。济南被称为‘非遗之城’名副其实。”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刘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