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留堂后家长崩溃,问题在哪儿?

社群小子 社群小子 关注 社群VIP 论坛传奇
发表于新鲜发布版块

前两天,一个情绪失控的妈妈在班级群里连发了好几条语音和打骂孩子的视频,冲上了热搜。视频中,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哭得满脸通红,妈妈说已经把她打得不会走路了,也写不了作业,衣架都打报废了。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受到痛。

从整个聊天记录来看,起因是妈妈去学校接孩子,孩子因为被老师留堂所以没能按时放学,家长在门口等了很长时间,憋了一肚子的火。家长到家后情绪彻底崩溃,把所有的怒气都发泄在了女儿身上。

话里话外能看得出这个妈妈把问题归结到了老师身上,她要求老师从今往后都不要再让自己的孩子留堂,也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布置作业,因为她有家庭、有工作,没办法每天守在校门口,孩子会不会读书无所谓,她已经彻底放弃了,让老师也放弃。

老师回复说并不是天天留堂,有问题可以私信聊聊,请她冷静些。但这个妈妈听完之后似乎更激动了……

评论区里有人同情老师,有人同情孩子,而这个“使用暴力”的妈妈据说也已经被派出所带走。

这场闹剧的结局仿佛撕开了社会的一个口子,让人们窥见,当下的“教育”正在让老师、孩子、家长都感到受伤。

但我又觉得错不在她们身上,而是当下的生活压力让人的情绪长久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相互无法共情。‍‍

老师:58元/节的课时费

孩子留堂意味着老师加班,一个因期望把孩子成绩提升而付出时间的老师,我实在想不出她有什么错。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恐怕只有老师是真心实意希望孩子能学有所成的那个“外人”。我们不否认教育行业存在“蛀虫”,但哪个行业又没有?

三四线城市的小学,一个班入学随机分配四五十个孩子,他们不是听不懂知识,而是年龄小、各方面行为不受控,如果老师想把班级成绩整体提上去,必然离不开家长的协同。

而跟我们这一代小时候读书不同的是,现在学校压到老师身上教学以外的事务越来越多,比如看视频打卡、画手抄报、安全科普,甚至连提醒家长骑电动车戴头盔的事,上级都让老师在班级群里通知。我想,诸如此类的杂事,老师也并不愿意干。少说话、不沟通,就不会出错。‍‍

但当各行各业无可避免地走向“内卷”,教育这个行业自然也很难例外。比如现在大学里的“青椒”除了“非升即走”以外,评上教授之后还可能会被“职称降级”。人都有自尊,能心甘情愿当那个摆尾的“差生”,要么是有勇气,要么是有底气。

有一次,听家里读四年级的小学生说,她们数学成绩考得不理想,数学老师在办公室好像都哭了。实际上,现在还拥有这般“热血”的老师越来越少。‍‍‍

社会上有一群人总是对教师这个职业抱有敌意,比如时不时就呼吁取消“教师编制”。我觉得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一旦取消教师编,最受伤害的可能还是普通工薪阶层家庭。

教育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民之根本,一旦资本介入,那优质资源必然是价高者得。就像在很多欧美国家,马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压根儿用的不是一套教材,且内容体系相差甚远,你四年级才学的东西,他二年级就学完了。但在中国,大家用的都是同一套教材。

现在尚且还能够用编制的稳定性做“前提”,用一份不高的薪酬就能换到“985、211”、甚至是清北毕业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比如之前就有媒体报道称在北京,编内小学教师的课时费是58元/节。‍‍‍‍‍‍‍‍‍

如果这份稳定性没有了,我一时想不出他们还有什么理由,非要去学校赚‍‍‍‍‍‍‍‍‍‍‍‍‍这58块钱。所以能遇到一个在校负责任的好老师,就是在给普通家庭真真实实地省钱。

孩子:天赋、性格各不相同

其次,孩子没有错。因为每个孩子的天赋、性格都不一样,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建立起自主学习和生存的能力。

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尚未发育完全。绝大多数的孩子自制力都很差,一个班真正能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坐得住的孩子,比例不超过5%。

有的孩子确实在学习方面就没有天赋,别人学一遍就会,她得学两遍、三遍,而且很明显能够预见这个孩子未来就走不了“应试”这条路。更残忍一点地说,其实一个班三分之一的孩子可能最后都没有办法在“应试”上拿到结果。

我这里说的是“应试”,而不是“学习”,这是两码事。

一部分家长觉得说反正我的孩子学习不行,就没必要强求了,随他去吧,等长大一点去学门手艺万事大吉;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不行,事在人为,还是得想办法多花点钱补补课把成绩搞上去。其实这两种方法都对,又都不对。

如果意识到孩子当下没有在考试上拿到好的结果,首先你得评估一下,这孩子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的成绩不理想,是智力问题还是注意力问题?

说实话,这两者在“应试”的这个考核维度上没啥区别,本质上都是不适合。

那这个时候,家长的目标就不应该是单纯地提分数,而是应该把学习看成是一项任务,去培养孩子在做一件“不那么擅长的事情”时,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比如耐心、尝试、勇气、乐观等等。因为人这一辈子,不擅长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太多了,这些品质是可以在漫漫人生途中不断进行复用的能力。‍‍‍‍‍‍‍‍‍‍‍‍‍‍‍‍‍

还有一类孩子,智力和耐力都可以,老师反馈也坐得住,但典型表现是“偷奸耍滑”,成绩忽上忽下,你甚至能从这段时间这个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就能准确推测出他下一次的考试成绩,那这就是态度问题。‍‍‍‍‍‍‍

这种情况下,家长是需要在乎成绩的,因为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他的学习态度,就得用成绩来驱动他找到端正态度后的“获得感”,定向调整,持续地加油打气正向鼓励,帮助他拿到结果。毕竟时至今日,教育依然是实现社会地位和资源再分配的有效手段。‍‍‍‍‍‍‍‍‍

青少年阶段就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各项素质与习惯的绝佳时刻,一旦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都选择了摆烂,孩子很容易“不讨喜”,持续走下坡路。

但这里面关键性的作用还是在家长,一方面是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具有两面性,他会刻意在老师面前“自我伪装”;另一方面是角色不一样,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陪伴的也只是孩子的一小段人生。

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为孩子持续付出时间和精力,却将教育的职责全部寄托在一个“外人”身上,既是不负责任,也是过于理想化的。

家长:基层生活的艰辛‍‍

菜不好吃就掀了整张桌子,将所有在场的人都置于一个难堪的境地,这个妈妈的做法的确有失分寸。伤害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但我又不忍心过于苛责,因为我知道基层女性的生活有多艰辛。她的人生或许已经跌到了谷底,只是孩子当天在学校表现得不好,恰巧成为了压倒她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她说老师之前总是在群里艾特她,后来干脆就不理睬,看得出她忍耐过,并不是一上来就爆发。

而视频画面中过于简单的家居陈设,我猜这个家庭不算富裕,两个孩子都在读书,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她肩膀上有担子。

底层百姓想要赚到钱很难,阶级越低、资源就越稀薄,大家都是拼尽全力地在抢一碗饭。尤其是这几年,就业机会减少,很多人可能还在前几年背上了高额的房贷,每个人的生存压力都很大。

仓廪实而知礼节。人在经济拮据、身心俱疲的状态下,是很难做到精神松弛和行为体面的。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没有那么多大风大浪需要经历,大家按时读书,按时毕业,找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养老养小……没有大富大贵,也不会人生逆袭,最终的宿命可能就是“平凡”。

但就是这样一种吃饱穿暖、家庭和睦的“平凡”,也是许多人需要不断地去克服小风小浪、去跟命运抗衡一下才能争取得到的。

很多时候普通人要的或许就不是理解,因为理解这个东西很虚,要是能在你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一点尊重就好了,因为尊重比理解更务实。

把普通人逼向绝路,有时候往往只需要一个键盘,那才是真正的“恶”。‍‍‍‍‍‍‍‍‍‍‍‍‍‍‍‍‍‍‍‍‍‍‍‍

评论列表 评论
发布评论

评论: 女儿留堂后家长崩溃,问题在哪儿?

拖动滑块验证
»
已有0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