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的。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家教家风的名人名言:
1.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2.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4.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5.教子不趁早,大来多颠倒。
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7.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8.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9.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10.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11.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12.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13.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4.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15.勤俭不是一时节约,而是一世的坚持与努力。
16.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17.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1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9.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
20.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21.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22.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23.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24.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25.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26.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
27.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28.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29.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
30.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3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32.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33.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3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5.枯木逢春犹在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36.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
中国家风家训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历史上以家训为名的著述在南北朝已经出现,后来绵延不断,直至晚清民国,是我国教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古代刊印流传的家训作品,数量多,历史久,影响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说来,古代家教文化的作品,以家训为名者居多,以家规等为名者相对要少一些。
在古代文化的知识分类中,成文的家训、家规属于子部儒家类礼教之属;在成文的家训家规外,还有家族内口传的不成文的家训家规。二者都促成了家风的形成,在历史上发挥着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家教文化。一般说来,家训表达了一个家庭的基本价值观,家规制定了家庭关系与活动的具体规范,二者常常互通互见;家风则整体体现了这一家庭的道德风貌。
家训家规是古代以家庭为范围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华道德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由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训家规往往都是士大夫家庭家族所制定,这些家训的始作者多是文化名人或有名的官员,社会影响较为广泛,故这些家训家规的功能远超出对本家族的教育作用,而成为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一般家庭提供了范本和楷模。
尤其是,这些家训家规对其原家族的繁衍发展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容易引起后世更多人们的关注和效法,从而使得原作为家族内的训规成为道德教育的普遍教材,正如王锡爵家训序所说“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生动显示出本源于一家一族的训规可以成为后世社会教育的普遍方案。
俗语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训家规的首要功能是“齐家”,即对家庭实行有序治理,重视其规范的功能。在古代儒家传统中,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在古人看来,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治理家庭的道理与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相通的。《周易》的《家人》卦说“正家而天下定矣”,一个人不能治家也就难以治国。
家训家规的另一重点是“修身”,即家训家规不仅提供行为规范、重视约束,更强调道德修身,德性养成,把家庭作为道德训练和培养的基本场所,认为有了在家庭中培养起来的道德意识作为基础,就可以推之于社会实践的其他范围。《颜氏家训》说制定家训的宗旨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整齐门内就是齐家治家,提撕子孙就是道德训导。
家训家规都是家教的具体方式,家风则不是形诸文字的具体训导,而是一种文化,是在家庭实际生活中形成并传承的一种风尚。家训家规是有形的规范,家风则是无形的传统,在实际生活中家风的形成、传衍则有赖于家训家规的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