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中国历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文明,重礼仪是中国人极为看重的做人准则,所以说,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必须要知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中国人为什么要学习礼仪中国古话说“不学礼,无以立”“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庭礼仪的古言: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2.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3.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清·颜元
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5.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6.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7.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8.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9.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10.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11.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1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13.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家庭礼仪的古言——居家
一、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六、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七、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八、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十、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
十二、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家庭礼仪的古言——访人
一、先立外轻轻扣门,主人让入方入。
二、入内有他客,主人为介绍,须一一为礼,辞出时亦如之。
三、入内见有他客,不可久坐;有事,须请主人另至他所述说。
四、坐谈时见有他客来,即辞出。
五、坐立必正,不倾听,不哗笑。
六、不携一切动物上堂。
七、主人室内之信件文书,概不取看。
八、谈话应答必顾望。
九、将上堂,声必扬。
十、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十一、主人欠伸,或看钟表,即须辞出。
十二、饭及眠时不访客。
十三、晋谒长官尊长,应先鞠躬敬礼,然后就座;及退,亦然。
十四、与长官尊长,及妇女行握手礼时,应俟其先行伸手,然后敬谨与握。
十五、访客不遇,或留片,或写字登留言牌。
家庭礼仪的古言——会客
一、见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请姓字住址。
二、及门先趋,为客启阖。
三、每门必让客先行。
四、入门必为客安座。
五、室内有他客,应与介绍,先介幼于长,介卑于尊,介近于远,同伦则介前于后。
六、敬茶果先长后幼,先生后熟。
七、主人必下座,举杯让茶。
八、客去必送致敬,远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九、远方客专来,须备饮食寝室,导厕所,导沐浴。
十、远方客去,必送至驿站,望车开远,始返。
家庭礼仪的小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着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3、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4、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他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